唐朝大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兼容并包的一个朝代,胡汉并重的策略使得金庸这样的民族矛盾职业写手也无从下笔,正是在这样的宗教开放政策滋养下,佛教于唐代取得了极大发展。经由“开元三大士”——善无畏、金刚智、不空对密宗典籍的翻译传播,佛教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最大、也是唯一一个盛世。
不同于魏晋佛教造像贴近生活宽衣博带的浪漫超脱,唐密造像是对密宗典籍的严格再现。如这尊马头明王像,獠牙露于唇上,三面八臂,怎么得也不再像是个正常人类了。如同《圣经》中的摩西十诫,任何宗教在发展过程中都必将塑造出神圣不可侵犯的诸神形象,以便树立起宗教的绝对权威和不可辩驳性。
所谓熙熙攘攘皆为利来,费这么老鼻子劲树立起威信绝不是小孩子捏泥巴闹着玩,于是就有了“供养”(对应天主教中有“十一税”)的概念,通过教义的方式将宗教的财富聚集合法化。
如此具放置佛指影骨舍利的银棺底部錾刻“愿生生值佛,世世闻经,合家大小,同生佛会,法界众生同此福”。单纯有信仰是不行的,还必需要有金钱、财物上的表示才行。
除开金银所有稀世之物皆被纳入为供养之列,如代表着当时越窑青瓷最高水准的秘色瓷,其最大特点是釉色饱满肥厚,“在阳光照射之下盘内无中生有,似盛有泉水”,现存世仅十四件,其中十三件为法门寺出土由唐懿宗献物。
佛教视琉璃为“七宝”之一,所以作为舶来品的琉璃器具也被纳入供养品中。这批由唐僖宗供奉的琉璃制品经光谱鉴定均为来自伊斯兰的“钠钙玻璃”,比较有意思的是左边这个琉璃茶拖盏,造型为典型的东方制式,可见为了生意伊斯兰世界也完全不介意投其所好。
当然,密宗能聚敛到这么多的资源财富也不纯靠简单忽悠,其后有庞大复杂的佛教典籍支撑,像这个四十五尊银宝函就是严格按照金刚界成身会曼荼罗排列。
所谓物极必反,唐宪宗时代人们对佛舍利的崇拜近乎痴狂,甚至时而有自残形体以供佛的行径出现,于是就有了韩愈的《谏迎佛骨表》,虽然当时并未达到逾期之果,但在22年后唐武宗登基一年就发动了著名的灭佛运动,史称“会昌法难”,自此一役,佛教元气大伤,永远的退出了中国政治的舞台。
正应了《金刚经》所言 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